本报讯(记者秦丽云)近日,兴安县溶江镇司门村委的村民韩英乘坐飞机抵达成都。这一次,她并不是去旅游,而是与一批兴安老乡一同“打飞的”到四川,为那里的种植大户提供葡萄疏果服务。
时下,正值葡萄管护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疏果,是决定葡萄穗形是否美观,颗粒大小、着色度好坏的关键。可以说,疏果对葡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70后”的韩英是葡萄种植专业户,有着近十年的葡萄种植、管护经验。前不久,韩英得知四川省的葡萄种植大户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疏果,于是,刚从外省疏果归来的他,与同村十几个老乡决定,组队乘坐飞机赶往用工地。
王雕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葡萄种植的“超级大户”,种植葡萄2万多亩。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近期他聘请了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疏果工,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兴安县。“他们疏果技术真的好,我很信任。”而这份跨省邀请,已经持续了九年。
“打飞的”外出务工,划得来?
组织跨省疏果的“中间人”、溶江镇司门村党委副书记罗荣兴说,“打飞的”费用从“介绍费”中开支。疏果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技术活,往往每批葡萄的疏果期只有短短几天,“打飞的”不是时尚,而是为客户节约时间,也为增加乡亲们的务工时间,是权衡时间和交通成本利弊后作出的选择。从3月中旬至今,该村至少有30多名村民“打飞的”奔赴外省,提供葡萄疏果服务。
记者也了解到,赴四川疏果,老乡们日收入在400元至800元间。这份收入,相对可观。
据溶江镇富江村党委副书记李琼介绍,因气候差异,云南、四川等地的葡萄疏果期相对桂林本地来得早些。每年3月中旬至5月,都是外省的葡萄种植大户招募葡萄疏果工的高峰期。其间,葡萄种植户纷纷“打飞的”前往外省疏果,两个月内收入可达2万至4万元。务工结束后,还能回乡管护自家葡萄,做到了“务工与种植两不误”。
据悉,兴安县是“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022年,该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31万吨,产值约34亿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近年来,广大葡萄种植户不仅依靠种植葡萄致富了,还通过输出成熟的葡萄管护技术,让兴安葡萄管护技术与兴安葡萄一样名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