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川县公平乡联合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每户脱贫户情况,探索创新“驻村·认+”工作模式,有效发挥后盾单位资源优势,助力产业振兴提质增速。
驻村队员“认管”,提供“零距离”服务。驻村工作队以“产业·田园区”为主线,采取县、乡、村、队“四点一线”认领管理模式,协调县委统战部、公安局、供销联社等后盾单位认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区1000余亩、129块特色农产品责任田、示范园、服务区。制定《后盾单位“车轮式”对口技术“一对一”指导工作计划》,每个后盾单位“轮流”对每个村每个季度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季度产业发展情况负责联系邀请市级、县级农技专家对“认领田园区”种植和管护等方面技术指导,截止今年11月,邀请市级专家指导4次,县级专家指导9次,企业(公司)技术顾问指导23次,指导脱贫群众3000余人次。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资源优势,引导12家企业(合作社)与9个高级农技师下沉到辣椒、南瓜、黑皮冬瓜等示范基地担任“一人一块田”产业技术顾问,公开技术顾问微信、栽培技术二维码,脱贫人口通过微信扫一扫即可“零距离”接触智慧乡村“田间顾问”“种植技术”。
脱贫群众“认种”,发展“原生态”产品。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每年年初根据市场、气候、农户等基本情况,制定符合“市场口味”“脱贫户口味”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计划,引导脱贫户(含监测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等5大群体以“一户一产品”“一园一特色”为目标,探索建立“自然村队长+五大群体农户+社会各界”认领种植模式,引导自然村村长、脱贫人口、社会热心人士194人根据自身技术特长和发展需要认领发展种植产业,实现共同管护认领种植责任田。县委统战部、公平乡商会和驻村工作队践行“我为产业振兴出点子”活动,制作194块责任田认领牌,标注认领种植人姓名和电话、种植时间和技术、服务内容、销售模式等信息。今年以来,联合村认领种植辣椒、南瓜、罗汉果、金钱草、黑皮冬瓜、柑橘等16种农产品或中药村,种植面积合计约5万亩,人均年收入约2.3万元。
县直单位“认销”,搭建“云销售”载体。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县委统战部、县供销联社、电商办等县直单位部门,创新采取“农户自主性销售+企业帮扶式认销”模式,指导125户一般农户和脱贫户签订《新的社会阶层网络人士分会与联合村农产品线上销售协议书》,组织新的社会阶层网络人士分会成员和电商平台根据联合村特色农产品开展“一户一产品”网络直播带货活动19次(场),脱贫户参与率85%。同时借助在桂林名特优农产品展示服务中心开设第一书记带货专窗平台,驻村工作队争取组织部、统战部、供销社等单位支持,实施“万企齐认销”行动,制定“农产品百日攻坚”认销制度,分配特色产业认销任务,通过“认种群体+电商认购”方式,为认种群体提供联系销售市场、农产品包装、销售回收等贴心服务。目前,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云销售”平台进行销售黑皮冬瓜约100余万斤、辣椒3万斤、南瓜29万斤、罗汉果900万个等农产品,合计总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
通讯员:灵川县委统战部驻联合村工作队员 梁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