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瓣轻如剪,春风上巳天。“三月三”期间,桂林各大博物馆、文创集市、美术馆迎来了一波访客潮。编织壮锦、感受传统扎染的魅力、看一场本地方言戏剧、赴一场古风雅集、在热闹的市集中触摸人间烟火……多姿多彩的活动,为这个“三月三”小长假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图片源自桂林博物馆
壮锦,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在明清时被列为朝廷名贵贡品,属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在桂林博物馆,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编织起了绚丽多彩的壮锦,随后还体验了一把传统扎染“布上生花”的魅力。桂林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在这春和景明的“三月三”假期里,桂林博物馆立足本馆特色,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将本土文化的传承教育与民俗文化传播相结合,倾情推出了“你好,三月三”主题系列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民俗文化盛宴,备受各界好评。
在桂林美术馆的鹅卵石回廊上,“潮玩三月三 艺趣壮韵浓”艺术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停留。身着民族服装的家长和孩子化身市集摊主,各摊点陈列出来的手工艺品也成了“香饽饽”。今年正值桂林美术馆建馆60周年。桂林美术馆以此为契机,携手教育机构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亲子美育活动,如“潮玩三月三 艺趣壮韵浓”艺术市集、艺术导览馆藏油画展、拓印版画、集章活动等,以艺传情、以美会友,为“三月三”注入浓浓的艺术氛围。
同样受欢迎的文创市集还有滨江路2号码头路段的焕新市集。作为“秀峰三月三·赶圩嗨玩季”33个文化项目中的一个,市集吸引了超过30家商家入驻。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特色旅游纪念品、咖啡烘焙美食、特色鸡尾酒和地方小吃让游客和市民频频驻足。“三月三”期间,预计市集每日人流量在3-5万人次。
“天气晴好的时段,约上三五好友逛逛市集,看看脑洞大开的文创,累了就在树荫下品品咖啡和美酒,看看烟雨桂林,这是属于桂林人的春天的惬意。”市民赵小姐表示。
胜日寻芳,曲水流觞,额抹朱砂,沐浴兰汤。在桂海碑林博物馆,一场古风雅集在万紫千红的春光中拉开了序幕。
图片源自桂海碑林博物馆
“聊开禊席临流水,闲掷文竿到落晖。”在古代三月初三上巳日当天,人们都会来到溪水之畔,祓禊雅集。桂海碑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馆址所在地龙隐岩、龙隐洞历来是文人雅集的胜地。唐宋时期,小东江水流充沛,文人墨客通常会乘舟沿小东江顺流而下,进入岩洞中临溪而坐,对饮新茗,吹奏丝竹管弦,感受山水清音之雅。
图片源自桂海碑林博物馆
近年来,桂海碑林博物馆依托石刻文化遗产,充分挖掘“三月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朋友在古韵悠悠的雅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爱上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图片源自桂林有戏微信公众号
4月11日晚八时,备受期待的四幕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亮相广西省立艺术馆。今年适逢西南剧展八十周年,为纪念这场“现代戏剧史上的壮举”,赓续桂林戏剧之城的荣光,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经过反复打磨,推出了这部精品话剧。《龙隐居》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围绕桂林一座明朝老宅子里居住的人的命运,将一群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图片源自桂林有戏微信公众号
“这部话剧将小人物的命运放入时代洪流当中,展现了民族存亡之际桂林人的尊严。好多次我都热泪盈眶。我们的桂林城,不仅仅是从一座山水之城,更是一座有气节、有尊严的民族精神之城”,观众朱女士说。
来源丨记者韦莎妮娜 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