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牌灯表演现场,一个小朋友参与互动,很是开心。
走牌灯与舞龙配合,效果独特、震撼。
走牌灯表演要求动作划一,配合默契,还要“转圈”,对参与人员体能也是一个考验。
本报讯(记者刘教清 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吴贞珍 叶金玉 黄鑫
文/摄)青色的长龙舞起来,喜气洋洋的牌灯走起来,热情的鞭炮放起来……1月22日,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各族同胞以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喜迎新春。
兰田瑶族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是灵川县两个瑶族乡之一。该乡居住着汉族、瑶族、壮族、回族等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33.4%。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舞龙灯、走牌灯迎新春的传统习俗,以此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祈愿老少平安。
当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兰田瑶族乡民族广场。在高大气派的民族吊脚楼上,几位身着民族服装的瑶胞正在制作牌灯。上好的杉木做杆,条形的木板做架子,斑斓的彩纸镶边,红色和绿色的长布扎花点缀,方形的框正反两面贴上透明塑料纸,写上“国富强”“民安居”“五谷丰”等吉祥语。当24个牌灯完工,意味着一场喜迎新春的走牌灯表演随时可以开启。
喜庆的服装穿起来,清脆的鞭炮声响起来,热情的鼓声敲起来,嘹亮的哨声吹起来,一场喜迎新春的舞龙灯、走牌灯表演拉开了帷幕。由40余名各族同胞组成的舞龙队在宽敞的民族广场舞动青龙、走起牌灯,喜庆的场面吸引了众多周边群众前来围观、喝彩。精彩的表演传达的不仅是瑶乡各族群众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更是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70后”的瑶胞韦汉贻告诉记者,春节前舞龙灯、走牌灯是兰田瑶族乡的一项重要传统民俗,也是当地百姓共庆佳节的一种特有方式,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每隔三年,兰田瑶族乡都会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舞龙灯和走牌灯表演。活动期间,浩浩荡荡的舞龙灯和走牌灯队伍,走进家家户户,祈福风调雨顺的同时为大家送上美好祝福。
在当日的表演活动现场,兰田瑶族乡18岁的大一学生韦汉莎也参与其中。她告诉记者,她和妈妈秦海英、姑姑韦凤鸣一起参与了走牌灯表演,“以前都是看别人表演,这次亲身参与,感觉既好玩又很自豪。”韦汉莎说,家乡特有的迎新春民俗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年味就在活动营造的喜庆氛围中在瑶乡大地洋溢。而她和众多的乡亲们坚信:这些当地特有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拉开了喜迎新春的序幕,更是当地百姓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