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全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在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有这样一位“明星”人物,他脚踏泥土,心怀百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拥有桂林市人大代表、兴安县崔家乡人大代表、高泽村党委书记等多种身份的唐新全。
中专毕业后,唐新全在农资销售领域干得风生水起。看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大片农田闲置,他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放弃稳定的收入,投身充满未知的农业领域。在摸爬滚打多年后,他荣获“全国种植售粮大户”称号,享受全国劳模待遇。他还成立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400多万元打造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让农田焕发出新的生机,示范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0%,成为全市育秧工厂的样板。
作为人大代表,唐新全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闭会期间,他就像个不知疲倦的调研员,穿梭在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倾听大家的心声。他积极参加各类调研、视察活动,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书面材料。在崔家乡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议》让高泽村委毛家坪村率先在全县实施“小块并大块”土地平整项目试点,将258块田地整合为49块,大幅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农民收入也水涨船高。自2021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已提出6条意见建议,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崔家乡人大代表“履职之星”。
唐新全心里明白,自己富起来不算本事,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才是真英雄。他采用“党支部+联络站+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高泽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大课堂”,邀请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50余次,1000余人次从中受益。合作社每年提供200个左右的用工岗位,让村里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万多元。他还为周边村民提供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6000多亩,辐射带动上万亩优质水稻种植。
唐新全这位在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人大代表,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履职为民的精彩篇章。谈及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为家乡的发展、百姓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