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装了探头,俩邻居闹上法庭!电子猫眼还能装吗?

来源: 北京晚报 2025-04-03 09:35:05 我来说说 阅读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4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对于哪些区域禁止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违反规定会受到什么处罚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新规一出,居民们有些含糊,家门口的可视门铃、电子猫眼这些有监控功能的智能设备到底还能不能装,怎么装?

  邻居安摄像头

  自己和家人被对门监控

  在条例实施之前,住宅邻居间因为可视门铃、电子猫眼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有些矛盾难以调和甚至还闹到了法院。

  不久前,家住昌平区的翟女士拆掉了自家防盗门上的可视门铃,一场相邻权官司总算告一段落。

  翟女士和孙女士是门对门住了十几年的邻居。早些年,翟女士就对邻居心存不满。“他们家在楼道里养狗,还堆放杂物占用公共空间。我几次找她理论,对方拒不承认,还态度恶劣!”翟女士说,为了取证以及防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她安装了具有摄录功能的可视门铃,并在室内临窗处和楼道各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监控花坛和楼道情况。

  这下可惹恼了孙女士,“家人几点进出门、有哪些朋友到访全都被拍了下来,严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影响了我们全家人的正常生活。”孙女士说,对门的可视门铃具有人体红外感应触发功能,会自动启动录音录像并上传云端,自己和家人等于时刻处于对门监控之下。

  双方争执不下,孙女士一纸诉状把翟女士告到了昌平法院。法官经实地走访,确认可视门铃及摄像监控系统确实可以记录孙女士及其家人的出行信息及家庭人员情况。据此,法院认定,翟女士安装可视门铃这一行为侵犯了孙女士的隐私权,判决其拆除相关监控系统。

  安装监控不能损害

  公共利益和其他人合法权益

  “物联网时代,电子猫眼、可视门铃等智能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它们集门铃、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还能连接Wifi进行云存储。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视门铃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安全感,但对于‘被入镜’的邻居而言,并不友好。”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王磊表示,业主出于保护自身财产或人身安全、防范潜在危险等目的,安装、使用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智能设备都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明确,在非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非法对外提供或者公开传播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视频图像信息。

  据此,王磊指出,在自家门外安装电子猫眼、可视门铃等具有监控、摄录功能的智能设备时,摄像头不得直接或间接拍摄门口人员往来轨迹、公共楼道等公共空间;其次,监控范围应严格限定于安装者自身财产安全所需的最小区域,不得超出必要范围。如果可视门铃可以采集到邻居家中出行人员、出行规律等信息,容易导致他人的行踪轨迹被知晓甚至暴露于网络,那么这种情况下,安装可视门铃的行为明显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官提示,一旦侵犯他人隐私,根据民法典规定,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此外,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对违法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或者非法对外提供、公开传播视频图像信息的,没收设备设施、删除视频图像信息、给予罚款处罚;偷窥、偷拍、窃听他人隐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如何在安全与不侵权

  找到平衡点

  自家的安全要保障,邻居的隐私不能侵犯,装可视门铃、电子猫眼,如何在安全与不侵权之间找到平衡点?

  王磊法官建议,个人在安装可视门铃时要把握好使用边界,最好征得邻居的同意或对邻居进行善意提醒。安装时,合理确定拍摄的位置、高度、朝向和范围,确保拍摄范围仅限于自家门口必要区域。此外,应尽量关闭自动追踪、录音、红外等功能。安装后,必须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泄露,不得非法对外提供和公开传播。

  若邻里之间对拍摄范围存在争议,应本着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换位思考,友好协商,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遮挡部分镜头等方式妥善解决争议。

  部分可视门铃

  新增“遮蔽隐私区”功能

  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侵权纠纷不断出现,可视门铃的生产厂家也在从技术上进行改进,个别款式的产品已经开发出支持隐私区域遮蔽的功能。

  “您通过App可以在监控画面中选择任意区域绘制黑方块,大小可调节,还可以同时遮挡三处。”记者通过销售人员的演示看到,将邻居家的位置设为隐私区域后,在可视门铃的监控视野中,呈现出一个黑色方块,如同给邻居家打了个“马赛克”,遮挡区域外则不受任何影响。

  这些区域禁止安装摄像头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的下列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

  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民宿等经营接待食宿场所的客房或者包间内部;

  学生宿舍的房间内部,或者单位为内部人员提供住宿、休息服务的房间内部;

  公共的浴室、卫生间、更衣室、哺乳室、试衣间的内部;

  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后能够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其他区域、部位。

  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 孙莹 高健【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