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水车镇湾门口屯陶叫叫:
“泥与火”的童趣
在坚守中探索破圈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玩具,不同区域的儿童玩具也各具特色。在灌阳县,有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小玩具,它以动物为造型,能像哨子一样吹出清脆声响,深受当地儿童喜爱。这个玩具就是陶哨,当地人还给它起了一个生动的名字——陶叫叫。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陶叫叫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年轻人从父辈手中接过这门老手艺,正积极探索破圈的新路径。
■老手艺简介
陶哨,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它音色独特、造型独特,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
灌阳陶哨(又称陶叫叫)是灌阳县水车镇的传统手工艺品,用当地陶泥烧制而成,具有200多年历史。其造型多取材于动植物,釉色鲜艳且能发出哨声,既是儿童玩具,也常作为装饰品用于家居或办公场所。制作需经取泥、晒泥、塑形、煅烧等八道工序。每逢灌阳县重大民俗节庆日和展销活动,灌阳陶叫叫总能吸引众人驻足探究,产品一售而空。
2023年10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23〕22号)》,陶哨(灌阳陶叫叫)被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乡野寻艺:
灌阳“小把爷”的童年玩具
灌阳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二月八吹叫叫。”这里的“叫叫”不仅指喇叭,也指当地儿童喜欢的玩具——陶叫叫。
在3月7日灌阳“二月八”活动现场,一个摆放着各式造型陶叫叫的摊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灌阳人蒋先生选购了一个蛇造型的陶叫叫,准备带回家给孩子玩耍。他说,小时候,玩具不像现在那么丰富,陶叫叫在孩子们中最受欢迎,“它通常只在‘二月八’的时候卖,谁买到了,其他人就会特别羡慕。现在的小孩不缺玩具,但像陶叫叫这种灌阳传统玩具,还是值得让他们体验的。”
说起陶叫叫的制作,就不得不提灌阳水车镇,这里制陶技艺传承了200多年。年过七旬的伍家荣老人是水车镇湾门口屯制陶老手艺人,他15岁跟随父亲学习陶艺,几十年里一直与陶泥打交道。如今,他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哨(灌阳陶叫叫)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这里制陶很多代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做陶器,村里烧陶的龙窑几乎日夜不熄,做出来的陶器远销湖南、广东。”伍家荣回忆道,在制作陶器之余,他跟父亲学习了陶叫叫的制作工艺。
伍家荣的儿子伍春明开了间陶坊工作室。在工作室里,伍家荣向记者展示了陶叫叫的制作流程。他取了一小团黏土说,制作陶器一般会在村里后脊山的土泥塘取土,这土都是在地下二十米处挖掘而来,细腻无杂质。淘浆时,则采用三遍淘浆过滤沉淀、纯手工揉搓泥坯的方法,软硬度适中,保证“哨”晾晒时不变形,制作出来的陶器更有品质。
伍家荣不断地在黏土上揉捏,不到5分钟,黏土捏成了一个孔雀造型,“现在黏土还比较软,通风晾晒一天后会硬一些。掏好进气孔和出气孔,再烧制、上釉就完成陶叫叫的制作了。”
伍家荣解释说,陶叫叫的发声原理和哨子差不多,是通过空气在腔体的流动使内腔形成有规律的震动而产生出声音。
老艺新篇:
从单一到多变
从单音到双音
工作室展示架上摆着的各种不同动物造型陶叫叫,见证了这项老手艺的演变。
伍春明回忆说,“最初的陶叫叫就是造型简单的陶哨,后来我父亲开始做动物的造型。刚开始做的动物造型大多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鸡啊、兔子啊之类的。我爸喜欢看《动物世界》,后来,电视里的动物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如今,伍家荣所做的陶叫叫既有传统的鸡、蛇、猴子造型,也不乏萌态可掬的孔雀、袋鼠、青蛙等。
伍春明说,现在的陶叫叫用绘画染料进行个性绘制,将绘制好花纹图案的陶叫叫进行上漆、晾晒,保证涂抹均匀,漆面漂亮。“现在造型活泼、颜色鲜艳的陶叫叫更受小朋友的喜爱。”
除此之外,伍家荣在陶叫叫的发声上也有了创新。传统的陶叫叫只有一个出气孔,只能发出一种声音。“陶笛、陶埙等乐器有多个孔,按住不同出气孔时能发出不同的音调。”伍家荣在10年前也开始尝试在陶叫叫上多开出气孔,“因为陶叫叫的体积不大,目前来说最多适合开两个出气孔,这样开双孔的陶叫叫能发出不同的音调,趣味性大增。”
探求发展:
寻找传统手艺的新生机
多年来,伍家荣不断推动陶叫叫的发展和创新,并努力培养对陶叫叫特别感兴趣的年轻人。如今,伍春明熟练地掌握了陶叫叫原料取材、设计制作、装窑、烧窑、控温、绘制、上漆等多方面的技艺特征,熟悉制陶绘陶等的各式制作技巧。
相比起传统陶叫叫的制作,子承父业的伍春明在陶叫叫的造型设计上更加大胆。
展示架上,摆放着一青一白两个蛇造型的陶叫叫,相比起伍家荣制作的传统陶叫叫,伍春明制作的蛇形陶叫叫在保留发声功能基础上,强化工艺美感,使其兼具摆件价值。
陶叫叫是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老手艺,不过在伍春明看来,老手艺既要“留”也要“变”。“陶叫叫不仅仅是儿童玩具,它更能与常见的陶器相结合,例如茶杯,做出造型丰富且具实用性。同时,我还在研究自发声原理让陶叫叫能‘自己发声’,让其能兼顾更多的趣味性。”
此外,伍家荣和伍春明还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陶叫叫,积极参与灌阳县“二月八农具节”、“六月六雪梨黑李节”等节庆的展示活动,弘扬优秀的灌阳本土文化和地域传统美术,还将陶叫叫带入校园,现场向学生们讲解其历史和制作技艺。
水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宝发表示,陶叫叫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于一体,凭借乡土魅力,不少慕名探究的爱好者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去年水车镇与教育机构合作,推出研学旅行项目陶泥制作,让更多人能感受陶叫叫制作技艺的魅力。“我们还计划将陶叫叫制作体验纳入水车镇或灌阳县的旅游线路中,开发相关旅游产品,通过文旅融合扩大陶叫叫的影响力,助力陶叫叫走得更远。”
记者谭熙 文/摄